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行业资讯

23

2023.08

EPC项目谁来牵头:设计单位or施工单位

在国家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当下,理论界和实践界仍将EPC项目到底应该是由设计牵头还是由施工牵头作为讨论的热衷话题,以下就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牵头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总结在此,供同业参考。 设计单位牵头的优势和特点 鉴于设计单位介入项目早,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紧密,因此,在该模式下,具备通过图纸体现各方意志的技术条件。设计牵头时承建联合体呈现如下特点: (1)产业链优势:设计图纸是工程的源头,设计单位最有条件通过图纸对整个建设工程进行总体策划,有利于实现建设单位意图。 (2)沟通便利:业主通常认为设计单位作为智力密集型单位的代表,在处理专业问题上更加可信;不同于采购、施工与成本的直接关系,处于前端的设计单位在处理成本矛盾时更有余地;无论哪方的意见,均需通过图纸形成或实现诉求表达。以上三点可为设计人员带来沟通上的便利。 (3)对采购的提前布局:机电设备等专业性较强的产品,可在初步设计阶段做到厂家与设计的融合,这样就可以实现提前安排生产,从而压缩整体建设周期;幕墙等与方案关系密切的产品,如能在方案设计阶段实现厂家与设计的融合,也可最大程度地实现预期效果。 施工单位牵头的优势和特点 施工单位拥有资金优势,且施工管理经验足,采购资源丰富。以施工单位牵头的联合体具有如下特点: (1)组织管理优势:相比设计单位“建筑结构水暖电”的图纸统筹,施工企业要面对的是“人机料法环”的资源统筹。就项目建设程序看,施工虽然处于产业链下游,但从工程建设总周期看,施工所占用的时间以及费用拥有压倒性权重。以上两点不仅要求施工单位需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而且需在解决各类现场问题时要更加灵活。 (2)对造价的控制:由于施工企业常年在一线摸爬滚打,施工单位对现场的成本节点、成本优化大多熟稔于心。因此,由施工单位牵头总承包,可在更大程度上激发施工单位成本控制的动力,从而也更有条件提高项目的利润率。 (3)抗风险能力:能牵头总承包的施工企业大多为大型施工企业,这些施工企业年产值动辄几十亿、数百亿甚至上千亿,资金需求大,周转快,融资经验丰富,也较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加之施工单位资产规模普遍较大,固定资产多(如拥有很多大型机械设备),下游劳务队伍、材料厂家等流动资金渠道也较多,因此在处理、调配资金需求,以及整合供应链方面具有便利优势。 来源:建筑经济与管理

16

2023.05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述评|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会议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各项部署中,“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居于重要位置。 “这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说,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迫切需要。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和国际形势演变,全球产业链重构、战略性资源产品国际供给波动巨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多重因素叠加,我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表示,当今世界各国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我们要巩固本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确保受到外部冲击时能够抵御或迅速恢复。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短期应对挑战的抓手,也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针对当前形势和突出问题,会议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看来,完整性,是基于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门类最全的工业体系的基本特点提出的,是体系的要求;先进性,是充分考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动能和方向后提出的,是动力的要求;安全性,是深入研判国际局势、统筹发展与安全基础上提出的,是底线的要求。 此次会议提出了“五个坚持”: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避免割裂对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坚持开放合作,不能闭门造车。 董煜表示,这“五个坚持”是基本原则,明确了下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把握的思想和路径。对于如何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产业规模与产业质量的关系、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等,都具有鲜明的指导性。每个“坚持”都包含着深层含义,既明确工作方向,又明确了防止出现的偏差。 “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会议就当前工作重点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 “这些举措,实际上是要推动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体系,是在传统产业政策基础上,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抓手和保障措施。”董煜说。 在产业政策方面,会议指出,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 “这次会议更加强调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协同效应。”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要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产业发展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政策着力点,推动形成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协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局面,不断提高产业链的自主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经营主体构成产业发展的中坚。会议指出,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只有企业强了,特别是龙头企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产业才能更强。”杨成长认为,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作用。民营企业家也要适应高质量发展,敢于创新,大胆发展。 “这些部署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一系列激发经济活力的举措形成紧密互动,成为产业领域发展的组合拳,既发挥对长远的指导作用,又在近期起到稳定预期的作用,必将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董煜说。 reference:新华社

26

2022.10

【党的二十大】人民日报头版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议报告、谈体会、话使命,党的二十大代表们备受鼓舞、信心满怀、干劲十足。 “嫦娥”揽月、“蛟龙”入海、“墨子”传信、“祝融”探火……新时代这十年,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代表们纷纷表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成就,离不开科技、人才、创新支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代表们纷纷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科技、人才、创新事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河南省科技厅厅长陈向平代表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才能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非凡十年,我国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3万家。科技投入力度空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一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谋划部署,提出‘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把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代表认为,科技、人才、创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的变革,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人才则是激发生产力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源泉。” “科技、人才、创新三者协调统一、互为补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浙江省杭州市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代表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科技、人才、创新的重要论述,既是对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深远谋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代表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体现科技自立自强、强调人才培养的典型领域。十年来,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载人航天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从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 代表们认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攻坚克难,矢志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澎湃动力。 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代表们表示,迈上新征程,要深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锻造“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澎湃“第一动力”,将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必须融为一体,作为国家战略统筹部署实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苏东林代表认为,教育是根本,科技促发展,人才是保障。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今后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奋斗方向。”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褚新红代表表示,新征程上教育事业要有新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代表们纷纷表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要进一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代表介绍,“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极大提升了我国保障极地科考的能力,有效推动了我国船舶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后我们要继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企业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江苏荣威有限公司高频车间线长吴红梅代表说,下一步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回望过去十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等技术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新兴前沿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超级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加快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创新活力不断释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代表说,合肥十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全国首套国产质子治疗系统等,都在合肥研发应用。“合肥今后将聚焦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创新人才汇集地,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名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代表说,“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作为一名服务器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科技的主动赢得国家发展的主动。” 强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人才支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代表们表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十年来,党对人才事业的领导全面加强,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人才发展环境。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代表认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东北大学将依托优势学科资源,积极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以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会聚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舒歌群代表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代表们表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抓住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和需求,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卓越工程师。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为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生态,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作用更加充分。 “我们充分尊重学术规律,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实施长周期柔性考核机制。”舒歌群代表介绍,宽松的创新氛围,让科研人员能够潜心钻研,中国科大年轻的数学家团队相继攻克了“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等多个世界级数学难题。 “体制机制改革,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委员陈玲玲代表说,近年来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带领实验室团队创建了长非编码和环形rna研究技术体系,取得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开拓了研究领域的新方向。 “我是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我的经历充分说明,人才不只是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工人也能成才,也能成为创新达人。”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刘丽代表说,在单位党组织支持下,自己牵头成立了刘丽工作室,围绕生产难题进行技术创新,已实现研发应用创新项目1048项,解决生产操作性难题500多个,技术革新创效超1.2亿元。“产业工人也要与时俱进,有技术、能创新、会发明的工人更有力量。希望今后能够更好地培养、重视产业工人,更好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 面向未来,代表们一致表示,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为人才减负松绑,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reference:《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2日 第01版)

08

2021.07

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四川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

神鸟驮日,凌空翱翔。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天府机场”)正式投运。经历四次综合演练和两个阶段试飞之后,天府机场终于迎来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 俯瞰天府机场,神鸟比翼,振翅翱翔。天府机场供图 天府机场是国家重点工程、民航“十三五”重点工程,亦是四川历史上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机场开航投运后,对于打造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助力四川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版图,打造临空经济和航空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飞机采用大熊猫彩绘涂装,十分可爱。四川航空供图 上午11:25,川航3U8001航班率先出港,成为天府机场首个商业航班。该航班使用编号为B-306N的熊猫彩绘涂装A350飞机,由川航精英机组执飞。随后,中国航空、东方航空等航司的首班飞机纷纷起飞。下午2点13分,国航CA1947将从上海飞抵天府机场,作为该机场开航后的第一个进港航班。 按照计划,投运首日,天府机场将实现“6出2进”,即出港6架航班、进港2架航班,实现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间的空中畅连。 国航“锦礼号”A330彩绘飞机。中国航空供图 按照计划,6月27日至7月13日,天府机场将开通包括北京(首都、大兴)、上海(虹桥、浦东)、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武汉等商务干线,拉萨、三亚、迪庆、井冈山等热门旅游航线;7月14日起,天府机场将提高北京大兴、上海浦东、杭州、南京等商务干线频次,同时新增丽江、桂林、北海等文旅航线,每日计划航班量达271架次,满足广大旅客的暑期出行需求。 根据规划,未来天府机场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吨、飞机起降32万架次的使用需求。在其正式运营后,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国际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从2015年获得批复,到2016年开工建设,再到2021年正式建成,一路走来,天府机场的建设者们以高效建设速度、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创造着“中国奇迹”。作为成都又一4F级国际机场,天府机场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上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又通过哪些细节体现机场 “人文、智慧、绿色”建设目标呢? 亮点一:全国首个采用“手拉手”构型机场 航站楼屋面为金属质感,大气典雅。天府机场供图 规划占地50平方公里的天府机场,分2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主体工程涵盖T1、T2两座航站楼以及GTC(综合换乘中心)等组成部分,两座航站楼相向而立,呈现出“手拉手”结构造型,中间为GTC(综合换乘中心)及酒店等配套设施。此设计为国内首创,优势在于结合了单元式航站楼和集中式航站楼的优点,在满足旅客吞吐量的前提下,减少旅客从安检到登机口的直线距离。 3万平方米的羽毛状吊顶设计灵感来源于太阳神鸟的羽毛。天府机场供图 航站楼外形的设计灵感来自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从空中俯瞰,两座航站楼犹如两只神鸟振翅欲飞。总面积71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内部主题色彩为米白和卡其色,3万平方米的羽毛状吊顶设计灵感同样来源于太阳神鸟的羽毛,尽显机场整体人文特色。航站楼总计83个廊桥机位,能够满足2025年2800万人次国内旅客吞吐量和1200万人次国际旅客吞吐量的需求。一期跑道共有3条,分别长4000米、3800米和3200米。 亮点二:全流程自助支持“刷脸”登机 大量使用自助设备是天府机场在智慧机场建设上的一大体现,也更贴合无纸化出行的发展趋势。走进航站楼,可看到大量自助设备,旅客可享受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智能安检线、自助登机等全流程自助服务。 天府机场实行两段式值机——乘客可以在自助值机上打印登机牌和行李条,再到自助行李托运设备上进行行李托运。值得注意的是,自助值机设备支持跨航司值机,如果乘客时间非常紧张,可以选择跨航司值机。 行李系统。天府机场供图 此外,机场在交通中心换乘大厅、空港酒店都设置了自助值机和自助行李托运设备,乘客可以在酒店办理值机,这也是国内首创。 亮点三:智能安检线占比超9成 天府机场行李系统主要分布在1号、2号航站楼以及酒店、交通中心,总长度达到33公里,其中20公里是ICS高速小车,13公里是常规皮带输送线,两者的区别在于常规皮带输送最高时速只能达到1米/秒,而ICS高速小车最高时速能够达到7米/秒。 天府机场2号航站楼全部为国内航班,大部分采用的是自助行李托运设备,总共有4个值机岛,值机柜台总数有62台,其中自助托运柜台36台、人工柜台26台,旅客可以自行办理行李托运手续。这套智能化的设备能够精准完成所有行李的分拣和运送工作。为优化旅客登机流程,航站楼还部署了具备证件读取、人证比对等功能远程开包一体机,旅客可通过电子签名授权或者远程视频语音沟通的方式实现交运行李开包操作,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延误登机、错过航班等问题。 另外,天府机场共有旅客检查通道63条,其中58条主流线旅客检查通道配置了智能安检线,占比92.06%。 亮点四:商业覆盖各登机指廊旅客动线 为了避免乘客候机时饥肠辘辘,方便游客就近购买特产礼品,天府机场拥有餐饮、百货、特产、休闲服务等多种业态,并设置了按摩设备、书店、租车、旅游服务咨询等,能够为旅客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东方航空为乘客准备的餐食。东航供图 在2号航站楼,L2-L5层汇集了71家店铺,分为 “拾味坊”“蜀韵集”“寻香里”“锦奢汇”4个特色商业街区。 目前,15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国际奢侈品门店已经落地,歌帝梵、星巴克、大鼓米线、袁记云饺、肯德基、食其家等餐饮品牌,天府龙芽、巴蜀工艺、沱牌舍得酒、五粮液等地方特色品牌也全数入驻。 亮点五:GTC可以无缝衔接所有交通工具 乘客乘坐飞机,最关注的就是如何方便快捷抵达机场。天府机场GTC(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的出现,使得该机场成为国内少有的实现综合交通“无缝换乘”的机场。 GTC位于T1、T2两座航站楼之间,它通过垂直叠合、复合运转的方式,将地铁、机场、专线、长途汽车、出租车、网约车、自驾车、高铁、PRT、团队大巴等交通方式融为一体,构建起空地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从航站楼到达层出口到各交通方式乘车区,步行距离不超过500米。 6月27日天府机场投运首日,多条交通线路也同步启动运营。未来,天府机场将形成“2铁2轨2高”紧密衔接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 地铁方面,成都地铁18号线将同步开通1号、2号航站楼站,旅客从火车南站出发,最快37分钟就能抵达天府机场。同时,通往机场的地铁13号线、19号线正在加紧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天府机场高速北线已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南线也力争与机场同步投入运营。另外,机场周边还有成都第二绕城高速、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厦蓉高速、金简仁快速路、金简黄快速路、成资快速路等快速通道环线。 客运方面,机场开通了绵阳、南充、内江、乐山、雅安等49条长途客运班线,方便旅客从省内各主要城市前往天府机场。 铁路方面,成自高铁、成达万高铁下穿GTC目前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分别于2023年底和2026年建成投运,让天府机场呈现“高铁追着飞机跑”壮观场景。 亮点六:两座航站楼依靠捷运系统转换 航站楼内的艺术装置。天府机场供图 航站楼的换乘方面,T1航站楼和T2航站楼之间设置了APM捷运系统,也就是无人驾驶的接驳轨道列车。乘客可以通过这套系统,快速完成两座航站楼之间的转换。 亮点七:AOC大厅成为机场“智慧大脑” 天府机场AOC(即运行控制中心)大厅总面积870平方米,有席位总数105个,机场、航司、空管、联检等驻场单位的工作人员将入驻这里,统一开展协同运作。 天府机场AOC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研发并使用了各类信息系统。这些系统犹如一个神经网络,将天府机场的旅客流、行李货物流、航空器保障流等生产运行信息,第一时间汇聚到AOC这个“最强大脑”里进行处理,实现对航班运行态势、旅客服务流程及应急突发事件的精准掌控。 与此同时,AOC主动打破数据壁垒,与航司、空管等民航单位共享了近500项运行数据,携手营造空地联动,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川机场集团和西南空管局根据“两场一体”战略规划,成立成都地区运管委,并分设天府和双流两个机场运管委。两场既相互独立,又一体运作,将在成都地区运管委的统一领导下,重点研究协同联动、互为备降保障、应急保障资源一体化等方案,不断提升“两场一体”运行品质,为新时代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成都经验。 亮点八:航站楼12个庭院实现“一步一景” 熊猫“团团”。天府机场供图 为给候机乘客舒适的体验,天府机场航站楼内的庭院景观也展现了浓厚的四川特色。设计团队根据航站楼建筑功能条件与流线位置条件,打造了“十二庭院”,分为核心庭院(T1、T2各一个)、参与性庭院(候机指廊端头)以及观赏型庭院三种类型,以多主题形式,再现川蜀人文历史、秀美风情。

质量第一 · 客户至上
©  四川省西南机电设备进出口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